現在人們對涂料顏色要求的多彩化,個性化以及涂裝修補業的高速發展,涂料制造商或涂料銷售商所提供的涂料顏色品種很難滿足市場上客戶或修補業對顏色的需求,常需要根據涂膜標準色卡、樣板色或實物色,現場進行涂料顏色的配色。
所謂涂裝施工中涂料顏色的配色就是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種類而顏色不同的“母色” (調配前的顏色)涂料以適當的數量比混合、攪勻調配出一種新“子色”(調配后的顏色)涂料的過程常用于溶劑型涂料調配。本文以溶劑型涂料為例,介紹了涂裝施工中常用的涂料顏色調配方法。
涂料調配方法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各種原因,我國涂料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涂料顏色以大紅、中綠、深綠、中黃、深藍、中藍、白和黑等顏色為主,施工中常不需要進行顏色調配,調配方法有且僅有手工調配法。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家具業和房屋裝修業發展,特別是在90年代末,我國汽車面漆修補業和電子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 ,電腦和電子秤在涂裝領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便出現了“電腦調漆”。目前全自動電腦調配法也已在我國出現,并在小范圍內有所應用。
手工調色法
手工調色法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調色方法。該方法無需專用設備,但要求操作者具有相關的色彩知識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相關的色彩知識
盡管顏色的種類很多,人們用肉眼可以識別的顏色種類近30萬種,但每一種顏色都具有三種顯著的特性,又稱為色彩的三屬性(或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也稱色調)、明度(也稱亮度)、彩度(也稱飽和度、色度),且任何一種顏色色相和彩度是由紅、黃、藍三原色調配確定,而明度則用黑色和白色進行調整。等量的紅色與黃色混合調配成橙色,等量的黃色與藍色混合調配成綠色,等量的藍色與紅色混合調配成紫色,紅色、黃色和藍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可調配粉紅、淺紅、淺藍、淺天藍、淺黃、奶黃、蛋黃、牙黃等深淺不一的多種顏色。因此手工調色法必須具備以上相關的配色知識,才有可能進行顏色的調配。
顏色的確認
對于任何一種擬調配的“子色”首先應將涂膜標準色卡或樣板色、實物色置于光線充足的地方,或標準光源下,以辨認出涂料顏色中的主色和輔色,即該色樣主要由哪幾種顏色調制而成的,大致配比如何,是否需用黑色或白色進行顏色明度調整等基本情況。
配色前的準備
根據以上對顏色的確認,準備同種類、一定數量的各種“母色”涂料,同時準備配色的各種器具,以及制作小樣的白鐵皮或玻璃板等,并清洗各器具,使其保持清潔狀態。
小樣調配
打開各顏色的涂料桶,用調色棒反復攪勻,先取主色涂料液數滴,滴于桶蓋或白鐵皮、玻璃板上,再依主次順序,用同樣方法滴取其他顏色的涂料對照樣板色,邊加邊攪拌,直到調配出所需的“子色”,可多次配小樣。在調配過程中,應確認各色用量比,且注意是否有結塊、浮色等不良現象。
顏色的調配
依據小樣調配大致質量比,計算出各“母色”涂料的大致用量,先將50%主色涂料倒入調色桶中,依次加各輔色計算用量的50%,反復攪勻后,制作涂料樣板,待溶劑揮發、浮色現象穩定后,再與原色樣對比。根據色差程度,微調第二輪各色添加量,特別要注意深色漆的添加,少加多攪,防止過量。當調整與標準色接近時,再次制作涂料小樣樣板,待溶劑揮發、浮色現象穩定后,再與原色樣對比,直至與色樣很近。應注意,若色樣為濕膜,則可將新調配的涂料滴于同面進行濕膜對比 ,可做到完全一致,若色樣為干膜,則調出的濕膜顏色與干膜色樣比,宜淺而不能深。
該法所調配出的顏色色差,與操作者的技能關系較大。經多次調配,一般色差ΔE能控制在5NBS(CIELAB表色法中色差單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