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京東集團除了推出“京東物流”的全新品牌標識外,還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全面對社會開放。
在京東物流開放的背后,純靠自營物流體系已經難以支撐京東的萬億營收目標。但面對菜鳥和四通一達陣營的“獨大”,以及蘇寧、國美、日日順等傳統大家電物流網絡的多年布局,京東物流面臨的競爭格局也格外激烈。
沒有分拆計劃
物流開放計劃中,京東的中小件、大件和生鮮冷鏈這三張物流網首先對外開放。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利用這三張網絡,用戶能夠獲得物流配送、倉儲服務以及數據分析和支持等服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物流的開放不僅于此。王振輝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京東物流開放的不僅是物流能力,還包括運營能力,售后能力,客服中心、金融供應鏈等全鏈條的開放。
此外,京東物流對外開放也會同第三方進行合作。
王振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整個物流行業非常大,從業人員比較多,作為京東不可能都自己做,我們更希望大家一起來做。”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主營眾包物流的新達達就是京東物流的合作伙伴之一。今年4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并。京東集團持股47.4%,但不再并入京東財報。今年10月,沃爾瑪還投資了新達達5000萬美元。
京東物流此前已經在開放上有所試水。王振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以往更多是在業務上進行開拓和嘗試,以后會把它作為一個戰略方向發展,在內部關注的力度也都是不一樣的。但他同時稱,“無論是拆分還是獨立,京東物流沒有相應的計劃。”
不看單點盈利
自建物流曾讓京東備受爭議。
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在2014年7月的一個演講中也曾表示,自從他2007年年底決定自建物流后,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質疑。“有的人說很好,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的說這是胡來,最愚蠢的決定,終有一天會把企業拖垮。”
引起爭議的最核心的問題是,自建物流非常燒錢,而且不知道要燒到什么時候。
因為劉強東曾表示,現在投資最多就是買土地建自己的庫房,租不到這么大的物流中心必須自建,一年可能上百億。他同時還表示,如果把倉儲和客服算上去,京東70%來自于物流員工,快遞占了50%。
而王振輝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明后年,京東陸續還有幾十萬平米的自建物流倉庫、物流設施會投入到自營的業務中去。
在物流上大舉燒錢的同時,京東集團的財報此前也一直處于虧損之中。
京東集團三季報顯示,在Non-GAAP統計下,京東集團的凈利潤約為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倍。但在GAAP統計下,京東集團當期的凈虧損超過8億元人民幣。
但今年11月,劉強東對外表示京東電商早已賺錢,只是前幾年只有投入沒有任何收益。“我們虧了一些錢,但是我們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物流體系,建立了金融公司,還正在設立保險公司。”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按照萬億京東的目標(即年凈收入過萬億),純粹靠自營物流體系支撐萬億收入背后的龐大銷售物流,京東將面臨巨大物流投資壓力。
此外,他還認為京東物流寄生在京東商城下,注定難以長大。而落地配+倉儲資源的短物流鏈也不適應電商服務進入供應鏈競爭的新形勢。
但王振輝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京東物流對商家的業務雖然收費,但一直是補貼狀態。他強調,京東物流目前正是投入期階段,時間可能會非常長,他們不會在單點業務上掙錢。
競爭格局激烈
如同電商格局已經形成了阿里蘇寧與京騰沃對峙的格局一樣,在物流領域,京東物流也面臨著菜鳥統協的四通一達等諸多快遞企業的強大競爭。
今年5月,菜鳥網絡投資總經理段浩曾在某智慧物流論壇上介紹稱,目前菜鳥的電子面單占到所有電商物流包裹的70%。此外,蘇寧、國美、日日順等企業的大件物流網絡也在線下布局多年。
楊達卿也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在整個電商物流競爭格局上,京東物流和菜鳥網絡還是不對等的兩個量級,而且隨著菜鳥聯盟先發優勢,已經團結了包括通達系、郵政、順豐等中國快遞市場80%以上的力量,而且數據大管道逐步形成。”
他同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京東物流更多是短鏈物流,更多服務同城物流和城際物流,跟蘇寧物流、國美安迅、海爾日日順擁有干線運輸等綜合物流企業不同,屬于不完全競爭。
但京東物流與第三方快遞的合作,也讓外界看到了行業洗牌的可能。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物流規劃發展部負責人傅兵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京東物流同第三方快遞是合作關系,而且要“提供相應的管理手段”。
奧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通過并購等一些手段,京東物流既增加體系的完善,又可以節約社會成本,可能會造成物流行業的洗牌。但他也對記者表示,京東物流目前有沒有能力做到讓各大品牌都參與進來,這個還要探討。
而楊達卿則認為,從這次京東物流品牌獨立的標簽“基礎設施”可見,京東物流在借鑒菜鳥網絡的平臺模式。這種模式以整個資源為主,勢必會拉攏中小快遞,但未必收購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