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果簡介
這款專利產品包括頸椎康復設備、胸腰椎康復設備、腰椎康復設備三個系列,是一款智能化的、多功能的、個性化的、兼容度高的便攜式智能穿戴產品,主要應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療與康復領域。與市場現有的脊柱康復支具相比,這款產品在材料選擇上更具科學性,主體材料要求質量輕、剛性足、柔韌性好,內襯面材料要求貼合度、舒適度、透氣性、吸濕性好。這款產品具有支撐、固定、牽引、矯形、理療康復五大功能,可按需選擇,也可自由搭配,使治療和康復更高效。這款產品融合了傳感器感應系統、藍牙無線操控系統、移動APP操控系統、大數據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調控、精準化和個性化治療。此外,這款產品可兼容搭載第三方智能化設備,用于心率、呼吸、血氧等生命監測,匹配實時警報系統,適用于各年齡段、各類型人群,尤其對精神類疾病、言語障礙類疾病、運動障礙類疾病等特殊疾病人群也具有極高的友好度。
2. 應用前景
一方面,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預計將達到4775億美元,2016-2020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1%;總體來看,骨科市場將以每年3.2%的增長率發展,有望在2025年超過500億美元。而針對脊柱疾患的支具治療更是有著巨大的需求空間。據統計,2016-2020年國內脊柱康復設備年均銷售額已超過40億美元。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型三甲醫院,脊柱類康復設備產品以進口品牌為主。而在廣大的縣級醫院和省市的地方醫院,還是以國產品牌居多。隨著國產產品在設計和工藝質量上的提升,其市場份額上比例也在逐步擴大,國家政策也在向國產產品傾斜,培養民族品牌,但仍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核心技術層面上的突破。
另一方面,全球流行病學調查提示脊柱疾患人群基數大,平均發病率高,呈國家間差異化分布,我國脊柱疾病人群已突破3億,超500萬/年的速度遞增;近年來脊柱疾病呈年輕化趨勢發展,40歲以下人群中,超40%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疾病;脊柱畸形患者超300萬,超30萬/年的速度遞增,其中超半數為青少年和老年人;脊柱畸形已成為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這為新型、優質的脊柱支具的全球化推廣提供市場支撐。
以湘雅醫院的臨床實踐數據為例說明:該院脊柱外科平均年門診量約40000余人,其中90%門診患者采取保守治療:佩戴頸托/腰圍/脊柱支具被強烈推薦。平均年手術量約2000余臺,其中80%的手術患者術后康復:脊柱支具的輔助必不可少。而實際支具年使用量約5000余個,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這表明脊柱康復設備的使用已具備一定規模,但推廣空間極大,也反映出當前脊柱疾患的診治呈現醫養結合,康復為主的發展趨勢。
3. 技術成熟度
目前該產品主體設備尚處于實驗室小試轉型階段,以委托加工的方式進行樣品生產。智能化接入需與智能化專業團隊進一步合作研發。
4.知識產權
已獲授權專利13項
5. 成果展示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