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前拿著雨傘、衣叉訓練好用多了,這就叫專業!”日前,肩袖損傷患者張先生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團隊研制的肩關節康復專用手杖的輔助下,順利地開展康復。逸仙團隊針對肩關節術后患者缺乏康復器具、肩關節功能恢復慢等問題,研發了全新康復器具——“肩康杖”,已獲得發明專利并順利完成專利轉化,不僅可以輔助肩關節術后患者、凍結肩(肩周炎)患者的康復,對肩關節疾病的預防也有一定作用。
瞄準患者“痛難點”,
全新肩關節康復器具面世
家住廣州的張先生是肩袖損傷術后的“老病友”,術后在家進行肩關節活動度訓練。以往,張先生只能“就地取材”,手拿雨傘、衣叉、木棍等輔助訓練,但這些非專業器具經常存在長度不合適、持握打滑、不好發力等問題,影響心情和康復進度。
張先生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不少肩關節康復患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楊睿教授團隊在臨床工作中發現這一問題后,組織團隊著手設計、研發新型關節康復器具,不斷改進之后,團隊自創的肩關節康復專用手杖——“肩康杖”面世,并在日前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及實現專利轉化。
“肩康杖”發明專利證書
“肩康杖”
楊睿教授介紹,使用“肩康杖”時,患者可抓緊兩端把手,同時將兩端腕帶套在手腕上,訓練前屈、外展、內旋、外旋、外展外旋和后伸各個方向肩關節的活動度;通過結合專業康復訓練動作,肩康杖能助力每位肩關節術后患者和凍結肩患者獲得更好、更快的康復效果。
賦能新質生產力
守正創新助推醫工融合發展
近日,“肩康杖”發布儀式在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年會上隆重舉行,省內外多名知名運動醫學專家共同見證“肩康杖”發布。
楊睿教授主持肩康杖發布并介紹發布背景和轉化情況、使用特點
廣東省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黃漢林會長指出,這不僅是醫療技術上的提高和醫工融合成果的展現,更是推動醫療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力舉措,有力推動運動醫學這樣新興學科的發展。
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現任主任委員王昆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肩關節專家崔國慶教授在會上致辭,肯定了肩關節領域的新成果,是運動醫學領域守正創新、活躍發展的生動實踐。
為確保肩關節多中心臨床研究舒活康復方案的一致性,發布會后還邀請了逸仙5010多中心項目的全體負責人參與贈杖儀式,由王昆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李衛平教授為包括四川華西醫院、湘雅二院、廣中醫附一院、中山市中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二院、梧州市工人醫院在內的國內各個分中心負責人贈予肩康杖,推動新發明惠及更廣大患者群體,與各中心比“肩”同行,攜手推進運動醫學事業在行業創新方向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