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迭變化無可厚非,就像是傳統商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從來不乏大刀闊斧的進化。說到這里,倒是想起前些天,另一個朋友說的事兒。
朋友出差去了趟沈陽,接觸了一家品牌營銷策劃公司,這家公司活躍在房地產、銀行、酒店,4S、奢品、明星活動此類行當,不過令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它沒有按照大多數同行的模式采取傳統媒介去承載業務,轉而開始打起了移動互聯網的主意。
按理來說,在傳統渠道中,這一類的公司,他們更依賴電視媒介,而在PC互聯網,他們則會投入門戶網站的懷抱。這家公司另辟蹊徑選擇走移動互聯網路子,倒是勾起了我的興趣。
他們找了老牌移動營銷服務商“道有道”提供技術支持,借助其旗下的APP開發平臺和微信二次開發系統部署移動端的作戰工具。
上半年,該公司名下一款名叫“范兒”的手機APP及同名微信公眾賬號在道有道正式封裝,同期上線,定位移動資訊自媒體平臺。
此后,它的移動端開始主力承接業務,投巧地以資訊為入口,以自媒體為賣點,試圖將傳統市場營銷策劃的商業領域接入到移動互聯網,利用移動端短平快和碎片化的廣泛交互性和覆蓋性,把客戶和公司融合在一起。
前不久,這家公司發起了一次大型社區曬圖活動,出乎意料的APP日訪問量超2萬人次,微信粉絲增長速度大幅拉升,約為平日的5倍左右,很多人甚至作為再傳播的媒介,將活動推到了更大的范圍。而這一切,距離其移動端APP和微信公眾號上線僅僅三個月。
一家毫無移動互聯網背景的公司,勇于去開辟新的模式,嘗試將傳統營銷嫁接到移動互聯網,這引起了我和朋友的深思和討論。
我們做市場營銷的,需要無時無刻的創意,需要走在市場前言,當客戶的眼光已經從傳統媒介進化到pc,進而到移動時,他們的需求或許再難以我們既定的傳統商業方式去滿足。游戲規則已經變了,誰也不想做下一個西班牙。
一、打破固守模式 嘗試新的試探
如果說傳統的媒介渠道在市場營銷策劃行業是1.0的時代,那么PC互聯網理應穩坐1.5的位置,而不管1.0還是1.5的版本,或許都難以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2.0的脈搏,移動時代的商業活動需要新的方式去試探。
傳統營銷模式中的三大招市場調研、品牌推廣、產品銷售,流失率高,覆蓋窄,費用卻并不溫柔,時代在進化,客戶開始關心他們的用戶在移動端的體驗,開始越來越在意品牌或產品在移動終端的展現、交互、反饋。更加精準、更加及時、更有效果、擴散更快、而且節約成本,是他們的新追求。就如前文所言,當我們還在固守著傳統的既定概念,認為客戶還徘徊在傳統媒介和互聯網門戶時,他們的視線或許早就穿透約定俗成的認知,投射在了更高遠的方向。
范兒從APP、微信突破,嘗試從傳統線下轉到線上主營的方式,最后會不會真的做到區域領頭不好說,畢竟對一個還沒滿周歲的對象談這個,并不現實。但與其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勇敢去改變商業形態,由傳統渠道全面轉型移動線上,尋求追上大時代的步伐,這樣的嘗試至少是值得肯定的,而市場營銷的業者們或許慣于策劃慣于把控,恰恰缺少這樣一份打破陳規的勇氣。
二、尋找產品亮點 切記泯然眾矣
也許你已經開始部署或已經完成這類移動端工具的建設,但你的這些東西帶來實際的價值了嗎?它會否變成了你傳統商業模式的一個“線上”標簽而已?
像“范兒”這樣的自媒體產品,嗯!挺有意思,自媒體,是范兒的亮點。這個產品在道有道提供的技術支持下,以資訊的形式,通過微信引流APP留存的方式聚集人氣和流量,本質上壓根兒就是個社交營銷的獲利者,但在這個全民社交的時代,“范兒”至少學會了從社交升華,給自己定了個有特色的位置,做了個跟兄弟公司不一樣的嘗試,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出眾。
而出眾,是這個時代成功者最基本的特征。那些已經上線或者準備上線的移動端產品,你有這樣的出眾?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怎么讓人覺得有意思,愿意去了解,了解后又能眼前一亮,馬上定位記住的你的產品,找一個有亮點的噱頭很關鍵。
在道有道和范兒的合作中,亮點+完善配套是個很成功的嘗試,結合細化到每個版塊的形象設計、廣告語、推廣所及范圍內的文化契合,保證產品屬性和賣點的完整和統一。這或許是一條較為適合大多數企業去走的路子。
推而廣之,在運營成功了自己的產品基礎上,對客戶在移動方面教授或啟發了一定的經驗,形成生態的商業模式,則應該是更值得想象的空間。
三、停不下來的體驗式營銷
嚴格說起來,體驗式營銷并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出來的新詞兒,郭冬臨頂著大光頭在小區里吆喝著大媽大嬸試汰漬洗衣粉的事兒恐怕大家還記憶猶新。
體驗式營銷由來已久,但汰漬的梗就不做發散了。說說另一個頗有意思的事情。一個傳媒界的朋友前些日子受邀參加某公司的新品發布會。事情并不特殊,特殊在接到的邀請函,居然是空白的。
拿著空白的邀請函準時參加發布會,才知里面大有文章。主辦方在現場請每位與會嘉賓下載了其APP,并通過APP掃描收到的邀請函,發生了什么?原本空白的邀請函以立體化的形式,酷炫展示了該公司的新品三維影響及相關主推功能。
這事兒在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話題,甚至有人請主辦方贈送邀請函,方便親朋好友體驗。
表面上看,主辦方不過推廣了幾個APP,實際上,它在這個基礎上,通過體驗的方式將其產品和理念進行了營銷,這是個雙贏的結果。
正如一手打造了范兒的道有道CEO周建修所言:“相對于傳統產品以實物形式承載的感官享受,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在摸不著的服務上往往決定勝敗,而體驗恰恰是這種無法量化的服務一種外在的感受形式。”
通過人性為本的體驗,抓住客戶的需求,之后才是體驗的目的—用戶黏性的建立,產品被客戶所接納,甚至再宣傳。上文說到的邀請函,以及范兒的社區曬圖就是很好的佐證。
小米、錘子、樂視……在移動互聯網,有太多的案例為大眾所熟悉,產品往往能在短暫但有效的體驗中,快速建立起難以想象的口碑和營銷力。作為市場營銷人,應該重視越來越高的體驗式營銷力,不斷找尋產品的服務落地形式,畢竟,體驗跟不上,突然拉升又急速消亡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斗牛士軍團鎩羽而歸,還有四年后卷土重來的機會,而在市場上殘酷廝殺的我們,或許沒有那么幸運,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